溫室大棚種植的最大改變是,原先一年一茬的裸地生產,在溫室里實現了一年四季投產增收,讓大涼山自然條件惡劣、耕地不足、先天發展農業的條件并不充分的偏僻貧困地區,搖身一變成了重要的“菜籃子”。
在涼山大箐蔬菜智慧農業生產基地無論是在炎熱的夏季,還是戶外溫度低至零下的深冬,走進的節能溫室,總能夠看到翠綠盎然的大片蔬菜。
在溫室內,奧越信智慧農業部署的智能物聯網設備,時刻在自動采集溫室的環境信息。要一年四季都能種植精細蔬菜,除了必備日光節能溫室,同時讓溫室保持一個恒定的環境,給蔬菜一個最佳的生長環境同樣很重要,以往,溫室空氣溫濕度的檢測需要人工到現場查看溫度濕度計,一兩個溫室還好辦,要一一巡查幾十個溫室簡直苦不堪言,而且在時間上也有延誤,如果遇到氣溫驟降或者溫度升高等異常情況,常常措手不及,錯過補救的黃金時間。
在溫室外,還部署安裝了一套戶外環境氣象站,實時監測種植基地的戶外空氣溫濕度,光照度,二氧化碳,風速,風向,雨量等指標;
在溫室外甚至在家里就可以通過手機或者電腦查看所有溫室的溫濕度、土壤的溫濕度及種植基地實時氣候環境數據,還可以通過攝像頭查看蔬菜的生長情況,不用總是守在溫室,更不用在幾十個溫室中來來回回奔波。云平臺還實現了對溫室的澆灌、排風設備的自動化控制,大大減少了人工作業。
智慧農業云平臺通過對采集的環境數據進行科學分析、預測,如有異常發生,工作人員在手機上就可以進行遠程控制澆灌,通風等操作,或是設定關鍵環境數據的臨界值,一旦達到臨界值,云平臺就會自動打開或者關閉澆灌、排風設備等,完全不需要工人進行操作,不僅節約了大量的勞動力,同時也降低了人工失誤導致的生產風險,使生產更規范標準、有序高效。
為了進一步優化水肥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避免以往人工巡視、灌溉的繁瑣與弊端,種植基地啟用了奧越信智能水肥一體化機及奧越信智慧農業云平臺,進一步規范水肥管理,開啟智能化灌溉。智能監測土壤含水量,遠程控制自動灌溉,引進了奧越信的智慧農業云平臺之后,管理人員不需要到處跑,也能管理好園區的水肥灌溉;
通過在溫室大棚內安裝土壤溫濕度傳感器、土壤PH傳感器,就可以對土壤水分含量實現自動監測。監測數據每隔10秒就會更新一次,如果土壤濕度超過事先設定的臨界值,智能監控系統就會發送預警到管理人員的手機上,并且可以遠程控制園區灌溉。
從裸地蔬菜一年一季生產,畝產2000斤,到智能溫室蔬菜一年四季投產,畝產6000—8000斤,收益相比傳統種植方式提高了3—10倍,這既得益于以智慧農業為載體的現代化種植生產方式,也受益于如奧越信提供的物聯網信息技術及智能化控制裝備。而奧越信也希望在龐大的農業生產環節導入更先進的生產要素,讓更多的生產者受益于智慧農業帶來的便捷與高效。